当低空经济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江西共青城悄然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百日,无人机“出厂即试飞”,大学把课堂搬进产业园......这座赣北小城正以一套独特的打法,打造出一个产城融合的低空经济样本。
图为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织造车间
百日投产:“共青速度”吸引企业落地
8月27日,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奇”)的织造一车间里机声隆隆。自3月28日正式投产以来,公司所有碳纤维编织机满负荷运转,已实现销售额超5000万元。
2024年11月,在得知瑞奇投资团队有落户意向后,共青城市商务局负责人立即率队带着厂房图纸和配套信息连夜赶赴江苏,仅用一天就敲定合作意向,一个月后正式签约。产销势头正旺下谁能想到,瑞奇的正式投产,距其下定决心在共青城市投资,不过区区百日。
这高效的“一月签约,百日投产”背后,是共青城市精准的招商与服务。其实,该团队过去15年曾多次考察九江却迟迟未决,直至看到共青城完备的南湖机场、标准厂房及产业配套,才终于下定决心。这座有准备的年轻城市,用速度和诚意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图为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
精准服务:打通企业投产“最后一公里”
企业落户只是第一步,让企业安心生产才是关键。共青城市为瑞奇配备了定点“服务员”——南湖新城管委会党工委班子成员熊明明。他提前介入,主动摸排企业用工、用电等需求。
在发现原有供电仅能满足三分之二产能后,管委会联合多部门紧急协调,将原本需两个月的电路改造流程压缩至20天,同时高效解决了40多人的用工缺口,确保了瑞奇顺利实现满产。
这种“随装随产随飞”的便利,吸引了更多企业聚集。目前,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已签约项目15个,投产5个。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企业能够“出厂即试飞”,极大提升了产品良品率和量产保障能力。
图为共青城南湖机场
产教融合:破解人才瓶颈,铸就完整产业链
图为共青城科教城
企业快速发展普遍面临“人才跟不上”的瓶颈。作为首批落户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的企业,空中未来集团致力于无人机、有人机培训和航空科普研学。
“人才跟不上我们发展的速度。”这是空中未来集团创始人陆凌岳的苦恼,也是共青城市众多低空经济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瓶颈。
好在,随着4月29日共青城市现代产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在共青城市揭牌,人才难题被逐个击破。
该学院专业设置与当地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度契合,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发定制化课程等方式,致力实现“学生出校门即进产业园”,为产业直接输送能参与设计、制造、运维的专业人才,破解了企业发展的人才之忧。
如今,共青城低空经济制造中心二期、2000米水上跑道、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等多个项目正加速推进,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低空经济产业链正在这里悄然成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新领域的年轻代表,共青城市正强势掘“机”低空,探索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无限可能。
□孔颖 王一婷/文 潘成/图